|
智慧冷链文字解决方案
智慧冷链物流解决方案
方案编号: (V1.0.0)
阅读提示 请注意,外发版本不保留“阅读提示”。
第 一 章 系统方案概述一.1 应用背景冷链物流是利用温控、保鲜等技术工艺和冷库、冷藏车、冷藏箱等设施设备,确保冷链产品始终处于规定温度环境下的专业物流。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冷链物流行业第一个五年规划诞生。搭上了生鲜电商大爆发和疫苗大规模运输的两列快车,如今更是迎来了顶层设计加持,冷链物流的发展迎来了巨大的机遇。 在政策的激励和市场需求刺激之下,我国的冷链物流有广阔的市场空间。首先,市场需求持续扩张,行业规模的增长已是定局,企业间的竞争升级和市场的逐渐规范,会让许多中小冷链企业被清扫出局,冷链物流行业集中度会逐步提升。其次,随着市场规模和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为提升企业自身一体化服务能力,相关企业将持续布局,搭建专门的冷链流通供应网络,比如电商服务平台、线下零售巨头等。而物流企业也将持续保持高投入,持续布局冷链物流网络,抢占市场先机,如京东物流、顺丰冷链等。最后,根据《“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国家还将每年投入至少50亿元作为专项资金补助。而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行业标准不断升级的当下,冷链物流已成为资本、电商和物流企业的必争之地,行业的未来值得更多期待。 智慧冷链物流解决方案设计面向于冷链物流全流程操作场景,重点包括冷链物流在途运输管理以及冷链物流园区仓储管理两大环节。通过对冷链物流场景下人员、车辆、货物、仓储环境等要素的全面感知,聚焦冷链物流行业防疫管理、安全生产、环境监测以及能耗管理等核心价值诉求,结合冷链物流业务场景和需求,充分应用AI视频智能算法、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等技术,实现冷链物流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提升冷链物流行业数字化运营水平,保障冷链货物安全和品质,助力冷链物流行业数字化升级。 一.2 业务现状食品冷链和医药冷链是冷链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之际生鲜电商意外爆发,带动了终端低温消费的崛起。同时,我国作为农产品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伴随着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果蔬的跨省运输和储备需求日益增长,水果蔬菜、肉禽蛋品、海鲜水产的低温保鲜配送需求持续扩张,冷链物流迎来了自己的黄金发展期。除了生鲜食品冷链运输,医药冷链也是冷链物流行业的另一大需求点。医药冷链运输较生鲜冷链所要求的条件更为严苛,尤其是疫苗运输的全程都离不开冷链的精准温度控制。当前,我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的医药市场,各类疫苗、血液制品、生物药的运输都需要冷链物流护航。 然而对比发达国家冷链物流发展情况,中国冷链物流发展任重道远。从行业角度来看,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起步较晚,冷链流通率还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美国果蔬、肉类和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在97%以上,日本则90%以上,其中肉类达100%。而我国果蔬冷链流通率为35%、肉类为57%,水产品为69%。从企业角度看,我国冷链物流行业集中度低,相关数据初步预计2021年百强企业市占率不足20%,而美国前五强企业占63%的市场份额。未来,我国冷链物流行业集中度和冷链流通率将会进一步加强,行业市场空间将会进一步打开,冷链物流企业为增强自身竞争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冷链运输及仓储服务,将会持续加码自身信息化建设,应用数字化手段提升精细化运营能力,降本增效,从而提升企业效益。 当前,冷链物流企业持续加码冷库建设,不断扩大冷链运输规模,从而满足日益增长的行业市场需求,其中冷链物流企业在自身信息化建设中如下的核心价值诉求更加突出: (1)全链路的防疫管理,避免交叉感染与传播 新冠疫情常态化情况下,我国防疫工作虽然成效卓越,但是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多国疫情出现反弹,不受控制。而我国肉类进口规模的庞大,现实情况短期内又无法改变,故“冷链藏毒”、“冷链传播”成为各地偶发性疫情的重要起因,故冷链物流全链路的防疫管理,成为冷链物流行业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重点。 首先是人员的防疫管理,加强对人员体温、健康码以及人员着装规范的检测管理,加强防疫规范管理的执行力度,针对不同业务操作环节的不同场景,应用前端智能硬件设备、AI视频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及时发现传播隐患。同时减少人员接触,如使用智能刷脸设备实现无感人员准入管理,实现非接触式梯控,减少作业过程中的接触,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其次是货物的防疫管理,实现货物信息的智能感知与获取,加强货物在冷链货物在流通环节操作记录的精细度,打通视频系统和业务系统之间的壁垒,辅助实现货物的溯源管理与可视化追溯管理。 (2)促进安全生产,降低安全隐患 区别于传统的常温物流,为保障冷链货物的品质,需要保障货物所处的环境相对稳定(低温、恒温等),要求行业从业人员需要长期在低温的环境中作业,为人员作业安全和货物存储安全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首先是人员的作业安全,需要确保人员在低温作业环境的人生安全,期望通过AI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及时发现人员长时间不动、倒地等异常行为。在库内叉车作业场景下,做到人车碰撞的智能报警,降低叉车和人员的碰撞风险。货物管理方面,需要保障货物存放环境的长期稳定,货物在某一特定环境的存放时长不能超过既定要求,减少因货物存放环境导致的品质损失。 (3)能耗精细化管理,降低用能成本 因冷链货物对于存储环境的要求,导致行业应用了大量的制冷设备,除了设备本身的成本,设备的用能成本也是冷链物流运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冷库的能耗管理就是基于通过基础能耗设备设施的数据采集,实现能耗/能效分析,制定能耗管理计划,精细化用能计量,智能化用能浪费监管,达到节能节费的效果,从而实现从传统能耗管理向数字化能耗管理的提升。 (4)加强车辆管理,保障在途货物安全 冷链物流运输环节最重要的就是对于冷链运输车辆的管理。 冷链运输车辆的管理首先是保障车厢环境的稳定,主要是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需要加强对车厢环境的检测,超过一定阈值实现智能预警,减少车厢环境因素对于在途冷链货物品质的负面影响。实现冷链运输车辆的联网管理,实现车辆定位及轨迹查看,甚至是实现对于司机驾驶行为的分析,实现智能驾驶辅助,保障车辆在途运输安全。实现车辆在冷链园区的线上化管理,实现从车辆预约、签到、叫号、月台作业、授权出园的完整闭环,提升效率的同时记录全场景的业务数据,辅助进行运营情况分析。 一.3 需求分析一.3.1 业务需求我国冷链物流行业集中度和冷链流通率将会进一步加强,行业市场空间将会进一步打开,冷链物流企业为增强自身竞争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冷链运输及仓储服务,将会持续加码自身信息化建设,应用数字化手段提升精细化运营能力,降本增效,从而提升企业效益。冷链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敏捷运营指挥中心 建设敏捷运营指挥中心,高效利用显示大屏展示企业核心关注的内容,辅助管理决策,提升企业数字化运营水平。敏捷运营指挥中心主要包括智能大屏的管理和大屏内容的展示。智能大屏的管理主要通过智慧大屏管理系统(ShowOS)来实现,聚焦屏幕智能化,打造网络分布式、中控一体化的智能大屏操作系统,从而实现有限大屏资源的灵活应用,提升大屏资源的利用效率。而对于大屏内容的展示,则基于“1+N”的态势感知图来进行打造,包括一张企业“全览图”,外加AR实景一张图、人员一张图、车辆一张图、能耗一张图、消防一张图、安防一张图等,实现对企业核心管理要素的直观展示,助力实现敏捷运营。 (2)人员管理 冷链物流人员管理主要聚焦在冷链园区作业场景下的人员管理,包括人员的无接触刷脸通行,进行人员准入管理的同时实现无感测温和人员健康码信息的查询,减少人员接触和健康隐患人员进入园区的风险,从而保障冷链园区安全。实现园区工作人员的非接触无感考勤,员工登记考勤信息的同时实现测温和健康码信息的查询,异常情况实现智能告警,减少隐患。实现特殊区域临时测温布控点的管理,便携式测温设备测量入园人员体温。实现冷链仓库内非接触式梯控管理,刷脸自动点亮默认工作楼层按键,杜绝间接接触,有效加强楼层管制,限制串层乘梯。发挥AI视频智能分析的能力,智能识别员工着装不规范的情况,包括对口罩、护目镜、面罩、安全帽、安全服等元素的识别。同时实现作业人员库内抽烟、人员倒地、人员聚集等异常行为告警,减少人员作业不规范的行为。 (3)车辆管理 冷链物流行业对于车辆的管理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是实现冷链运输车辆的车联网管理,实现对于车辆的实时定位及轨迹查看,实时监测车厢温度、湿度以及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态势的感知,异常情况智能告警,保证在途货物资产的安全。其二是实现车辆在园区内作业的线上化管理,实现车辆调度和月台作业的紧密结合,提升车辆调度效率和月台使用效率。其三是对于库内作业车辆的人车防碰撞管理,实现人车防碰撞的智能预警,减少因为异常事故导致的经济损失。 (4)货物管理 冷链货物产品附加值相对较高,对于存储环境、存储周期等方面的管理更加严格,但受限于对于货物信息掌控不足,冷链货物的精细化运营管理缺少数据基础。期望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智能提取货物信息,打破货物信息孤岛,配合管理手段,辅助实现冷链货物出入库的精细化管理与运营。加强货物在冷链货物在流通环节操作记录的精细度,打通视频系统和业务系统之间的壁垒,辅助实现货物的溯源管理与可视化追溯管理。保障货物存放环境的长期稳定,货物在某一特定环境的存放时长不能超过既定要求,减少因货物存放环境导致的品质损失。 (5)仓库管理 冷链仓库的管理主要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实现重点区域的视频监控管理,尤其是在极低温场景下的视频监控管理,同时实现冷库环境态势的感知,异常情况实现多种方式的智能告警通知,保障货物存储环境的稳定。第二是建设智慧AR仓库,实现仓库实景和仓库核心业务数据的叠加,比如WMS库存数据、OMS订单数据等。一张图直观展示冷库整体情况,辅助管理人员实时了解冷库的运行情况。第三是对冷库耗能设备进行采集和监测,掌握重点耗能设备的实时能耗信息,提升能源运营效率,持续改进能源绩效。并基于AI开放平台能力,对冷库滑升门开关状态、时长、面积进行检测识别,通过测算的能耗数据向客户合理收取电费,提升冷库经营者精细化管理能力。 一.3.2 系统需求智慧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功能,冷链物流企业以一套完整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为支撑,对产品进行全过程动态监控,从而实现整个供应链的透明化管理。通过全程监管平台,可以追溯整个货物流向,包括全流程订单状态、每个过程使用的车辆、设备、人员信息以及提货、入库中转、在途、签收每个过程的温湿度环境情况等。 智慧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建设车辆运行监控系统和智慧冷链园区管理系统两大系统。车辆运行监控系统旨在实现对冷链物流环节所涉及的物品、车辆实时监控监管。冷链过程中所关联的供货方、运输方、收货方和监管方都可通过电脑或手机登录平台查询各环节的实时环境情况。企业采用车载智能终端+无线传感器的方式,实现生鲜产品的整个冷链环节的温湿度数据、冷链车具体地理位置监测等。企业将采集到的信息上传到后台调度平台或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对冷链运输过程的全程监控,包括冷链车运输路线、实时定位等,并通过GIS地图记录整个运输过程中的动态信息。 智慧冷链园区管理系统主要聚焦于冷链园区内的全要素管理,包括人员管理子系统、车辆管理子系统、货物管理子系统和仓储管理子系统等,同时建设智慧冷链园区敏捷运营管理中心,通过智能大屏管理系统直观的展示冷链园区内的核心数据,辅助管理层实时了解园区的运行态势,包括人员、车辆、货物、仓储环境、能耗、安防、消防等情况,辅助进行管理决策。对于冷链物流企业总部,还需要将全国各个冷链园区的运行数据集中展示,便于总部实时了解全国园区的现场情况。对于管理冷链园区管理效率的提升、人员及货物的安全生产、能耗的精细化管理等应用智能算法,基于对于业务场景的深度学习,智能识别异常情况,从而实现冷链园区的数字化运营水平。 一.4 总体目标我国冷链物流行业集中度和冷链流通率将会进一步加强,行业市场空间将会进一步打开,冷链物流企业为增强自身竞争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冷链运输及仓储服务,将会持续加码自身信息化建设,应用数字化手段提升精细化运营能力,降本增效,从而提升企业效益。 本方案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协助冷链物流企业更好的进行信息化建设,协助冷链物流企业从顶层进行规划,将冷链物流全场景全要素的管理纳入到精细化运营管理的范畴,从而让冷链物流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冷链运输及冷链仓储服务,提升冷链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方案的设计主要聚焦用户以下价值业务: (1)建设数字化运营指挥中心,提升数字化运营能力 建设敏捷运营智慧中心,高效利用显示大屏展示企业核心关注的内容,辅助管理决策,提升企业数字化运营水平。敏捷运营指挥中心主要包括智能大屏的管理和大屏内容的展示。聚焦屏幕智能化,打造网络分布式、中控一体化的智能大屏操作系统,从而实现有限大屏资源的灵活应用,提升大屏资源的利用效率。而对于大屏内容的展示,则基于“1+N”的态势感知图来进行打造,,实现对企业核心管理要素的直观展示,助力实现敏捷运营。 (2)全链路的防疫管理,避免交叉感染与传播 新冠疫情常态化情况下,冷链物流全链路的防疫管理,成为冷链物流行业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重点。首先是人员的防疫管理,加强对人员体温、健康码以及人员着装规范的检测管理,加强防疫规范管理的执行力度,减少人员接触,减少作业过程中的接触,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其次是货物的防疫管理,实现货物信息的智能感知与获取,加强货物在冷链货物在流通环节操作记录的精细度,打通视频系统和业务系统之间的壁垒,辅助实现货物的溯源管理与可视化追溯管理。 (3)促进安全生产,降低安全隐患 区别于传统的常温物流,为保障冷链货物的品质,要求行业从业人员需要长期在低温的环境中作业,为人员作业安全和货物存储安全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首先是人员的作业安全,需要确保人员在低温作业环境的人生安全。在库内叉车作业场景下,做到人车碰撞的智能报警,降低叉车和人员的碰撞风险。货物管理方面,需要保障货物存放环境的长期稳定,货物在某一特定环境的存放时长不能超过既定要求,减少因货物存放环境导致的品质损失。 (4)能耗精细化管理,降低用能成本 冷库的能耗管理就是基于通过基础能耗设备设施的数据采集,实现能耗/能效分析,制定能耗管理计划,精细化用能计量,智能化用能浪费监管,达到节能节费的效果,从而实现从传统能耗管理向数字化能耗管理的提升。 (5)加强车辆管理,保障在途货物安全 冷链物流运输环节最重要的就是对于冷链运输车辆的管理。首先是保障车厢环境的稳定,加强对车厢环境的检测,超过一定阈值实现智能预警,减少车厢环境因素对于在途冷链货物品质的负面影响。实现冷链运输车辆的联网管理,实现车辆定位及轨迹查看,甚至是实现对于司机驾驶行为的分析,实现智能驾驶辅助,保障车辆在途运输安全。实现车辆在冷链园区的线上化管理,实现从车辆预约、签到、叫号、月台作业、授权出园的完整闭环,提升效率的同时记录全场景的业务数据,辅助进行运营情况分析。 第 二 章 总体思路二.1 设计原则智慧冷链物流解决方案的设计以“先进性、可靠性、实用性、标准性、经济性、扩展性、安全性”为基本原则,具体如下: 先进性:采用成熟、主流的设备构建系统,系统建设充分利用当前最新的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AI视频分析技术等,并应用先进的边缘智能硬件设备,充分兼顾需求和技术的不断变化,建设业内领先的智慧冷链物流综合管理系统。 可靠性:系统硬件采用专业设备,对关键设备采取冗余备份措施,软件采用模块化、分层隔离的设计思想,确保整个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实用性:系统的设计突出应用,以现实需求为导向,以有效应用为核心,以技术建设与工作机制的同步协调为保障,确保系统能有效服务于用户的工作需要。方案设计聚焦于用户的核心价值诉求,确保相关方案的内容能够满足用户最为迫切的信息系统建设需求。 标准性:系统设备选型符合国内外相关标准,保证设备应用的兼容性,采用标准接口,可以和用户业务系统无缝打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经济性:系统整体配置性能高,价格合理,建设成本和投入较低,同时方案考虑原有系统的利旧。方案的设计安装模块化进行设计,方便用户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应用,同时针对适合云应用的业务模块推出了云部署方案,从而减少了信息系统建设成本。 扩展性:系统采用业界主流的硬件设备,提供标准的协议,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通用的软硬件接口,可以全面兼容主流厂商的设备,并能为其他系统提供接口。系统支持能力的对外输出。 安全性:综合考虑设备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采取可靠手段杜绝对系统的非法访问、入侵或攻击行为。数据采取前端分布存储、监控中心集中存储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对数据的访问采用严格的用户权限控制,并做好异常快速应急响应和日志记录。 二.2 设计标准本方案设计依据国家相关法律规章、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相关研究成果等资料进行,具体如下: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 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 28181-2016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15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信息技术互连国际标准》ISO/IEC11801-95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 40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147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 (国务院令第 291 号)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国务院令第 292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国务院令第 492 号)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发改委 55号令) 《2006-202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中办发〔2006〕 11 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化工园区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原[2015]433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方案的通知》国发办【2016】88号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GB/T 21064)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分类原则》 (GA 163)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产品部件(第一部分:安全功能检测)》(GA 216.1)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GB 17859) 《网络代理服务器的安全技术要求》 (GB/T 17900) 《路由器安全技术要求》 (GB/T 18018) 《信息技术包过滤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 (GB/T 18019) 《信息技术应用级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 (GB/T 18020) 《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 (GB/T 14394) 《信息技术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 (GB/T 17544) 《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指南》 (征求意见稿2019.4)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通用技术规范(AQ3035-2010)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 23 号) 《关于印发全国安全生产信息化总体建设方案及相关技术文件的通知》(安监总科技〔2016〕 143 号)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 《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GA/T670-2006) 二.3 设计思路智慧冷链物流解决方案设计面向于冷链物流全流程操作场景,重点包括冷链物流在途运输管理以及冷链物流园区仓储管理两大环节。本方案以“多维感知、数据共享、业务联动”为理念,通过对冷链物流场景下人员、车辆、货物、仓储环境等要素的全面感知,聚焦冷链物流行业防疫管理、安全生产、环境监测以及能耗管理等核心价值诉求,结合冷链物流业务场景和需求,充分应用AI视频智能算法、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等技术,实现冷链物流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提升冷链物流行业数字化运营水平,保障冷链货物安全和品质,助力冷链物流行业数字化升级。 第 三 章 系统总体设计三.1 应用架构对于智慧冷链物流管理系统的建设,是在满足各子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寻求内部各子系统之间、与外部其它智能化系统之间的完美结合。系统主要依托于敏捷运营指挥中心,来实现对众多子系统的统一管理和控制,通过企业数字化敏捷运营指挥中心建设,实现统一数据库、统一管理界面、统一授权、统一权限卡、统一管理业务流程等,实现对冷链物流作业场景下人员、车辆、货物、仓库、环境等全要素的数字化管理,满足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数字化精细化需求,辅助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
图1 系统架构 三.2 系统拓扑
图2 系统拓扑 三.3 核心应用智慧冷链物流解决方案聚焦用户防疫管理、安全生产、能耗管理和车辆管理四大核心价值诉求,帮助用户建设数字化敏捷运营指挥中心,提升用户的运营质量和效率。智慧冷链管理系统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需要和用户共同建设。同时,我们为用户提供的管理系统,也并不是单纯的一套平台,而是根据用户的场景需要针对性的进行设计,发挥我们不同平台的特色优势,“慧拼”而来。比如,在用户冷链园区管理场景下,基于智慧园区管理平台进行打造,满足用户单个园区本地化管理的需求,而在在途车辆管理场景下,又为用户提供了基于云应用的解决方案,便于快速落地用户价值需求。 本方案的核心应用包括敏捷运营指挥中心建设应用、人员管理应用、车辆管理应用、货物管理应用和仓库管理应用五大应用。敏捷运营指挥中心建设应用包括智能大屏的管理和大屏内容的建设。建设敏捷运营指挥中心,高效利用显示大屏展示企业核心关注的内容,辅助管理决策,提升企业数字化运营水平。人员管理应用主要目的是实现人员的数字化管理,包括实现人员的无感考勤与人脸的准入权限管理。疫情常态化情况下人员体温的检测、防疫规范的管理和无接触梯控的管理,减少人员接触导致的疫情传播的风险。人员异常行为的识别,包括人员吸烟、人员倒地等异常行为,保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自身的规范和安全。车辆管理应用主要包括园区内车辆管理和在途车辆管理。园区车辆管理其一是实现园区车辆管理的线上化,实现车辆入园预约、预约审批、车辆签到、排队叫号、月台作业、授权出园等整个业务流程的线上化,实现车辆管理调度和月台作业的无缝衔接,提升车辆的调度效率和月台的使用效率;其二是实现仓库内作业车辆与库内作业人员防碰撞的智能报警,减少生产事故,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在途车辆管理其一是实现车联网的管理,包括实时视频查看、车辆定位、轨迹回放等;其二是对车厢环境进行检测,包括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确保货物运输环境的稳定;其三是通过对司机的驾驶行为分析和应用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保障在途车辆的行车安全,从而保障在途货物资产的安全。货物管理的应用首先是实现对货物信息的智能感知,为实现货物的数字化管理提供基础;其次是打通业务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的壁垒,实现货物的可视化追溯,提升追溯的效率;最后是通过Ai视频智能算法的应用,实现对冷链货物在临时存放区域存放时长的监测,防止因存放环境而导致货物品质损失。仓库管理的应用首先是应用冷库专用相机,实现对冷库重点区域的监控;其次是监测冷库的环境数据,包括温度数据、湿度数据、二氧化碳浓度数据等,并实现异常数据的报警,从而保障货物存放环境的稳定;最后是对于冷库的能耗管理,通过对于能耗数据的检测,输出相关的数据报表,辅助用户进行节能的管理,提升企业效益。 三.4 特色优势三.4.1 全面的系统集成本系统属于全面集成化的系统,由人员管理子系统、车辆管理子系统、货物管理子系统和仓储管理子系统等多个子系统无缝集成来实现。基于内部通讯与数据库共享机制,实现用户统一配置与管理,并统一分配全局权限,从而提高管理水平。 三.4.2 丰富的联动策略本系统致力于实现全局的联动管理业务,根据报警输入的属性预设多种报警事件,系统可针对事件设置不同的联动方案,可同时调用整个平台的资源进行响应。实现多种内部联动,包括弹图、声音联动、启用对讲、字符叠加、录像联动、报警输出联动、短信联动、邮件联动、电子地图联动、抓图等,从而提升多种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4.3 多层次的可靠性保障平台服务支持集群部署,并采用错误自动发现及恢复技术,为系统提供不间断的服务,极大地提高了平台的可靠性,满足大规模、大并发量的业务应用需求。 三.4.4 强大的扩展性支持根据项目规模和应用场景,平台可进行伸缩配置,平台设计时考虑了各服务的扩展能力,尤其是中心服务、设备接入、流分发、流存储等核心服务,各分项服务可分别根据规模进行集群扩展。 智慧园区管理平台核心处理单元支持分布式、负载均衡部署,并采用多级架构来支持系统平台自身规模的扩展;支持承载大容量业务接入的核心服务器;分发、接入等单元均支持灵活扩展、平滑扩容,并提供可开放、可共享的接口。 三.4.5 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机制主要包括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两个方面。系统安全方面,支持HTTPS安全传输协议,使用统一的登陆认证,防暴力破解。用户长时间不操作时,须重新进行身份鉴定,用户精细权限控制,普通用户只能操作其授权范围内的业务。数据安全方面,账号密码、视频数据加密传输,视频流内嵌水印,防止篡改。用户密码规则严格按照标注要求进行限制,防止秘密泄露。 三.4.6 便捷的操作体验平台界面设计人性化,采用B/S管理、C/S操作模式,使系统维护更方便快捷,无论是系统管理、对各业务系统的参数配置管理、网络管理,还是对前端监控的远程控制、检索、回放录像资料、日志查询等都可通过WEB方式来完成,界面设计友好,能够让用户快速掌握操作方式,用户可通过WEB页面、客户端、手机等对系统进行访问与控制,方便远程管理。 三.4.7 精细的权限设定系统对用户权限的设置按管理功能权限、设备资源权限和中心管理权限进行划分,可设置用户的管理权限等级,并将用户操作权限细化到每台设备的具体功能分项,如某道门禁的查看和控制权限、某台摄像机的录像回放和云台控制权限等。 三.4.8 高效的系统运维系统运维服务对系统内的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监视和管理,并能以各种图表的形式进行实时显示,主要提供资源清单管理、远程维护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日志管理,对各种维护数据可以进行查询、统计,并生成相关报表。 三.4.9 应用打通,持续迭代优化海康威视在各行业内拥有深厚业务积累,除了提供AI开放平台这一算法训练创新工具外,还可协助搭建业务应用落地的软件平台,使实验室算法走向行业落地,打破应用与算法的壁垒,算法与素材的屏障,解决AI开发“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推动应用快速上线,保障算法持续迭代更新。 第 四 章 应用介绍四.1 运营指挥中心建设应用四.1.1 应用概述敏捷运营指挥中心建设应用包括智能大屏的管理和大屏内容的建设。建设敏捷运营指挥中心,高效利用显示大屏展示企业核心关注的内容,辅助管理决策,提升企业数字化运营水平。 伴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冷链物流企业也不例外。冷链物流企业数字化建设非常核心的一点就是建设企业敏捷运营指挥中心,使企业的运营管理人员实时直观的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包括整体情况和局部情况,使企业的运营管理人员总揽全局,洞察细节,辅助运营管理人员指挥决策,提升运营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敏捷运营指挥中心主要包括智能大屏的管理和大屏内容的展示。智能大屏的管理主要通过智慧大屏管理系统(ShowOS)来实现,大屏内容的展示,则基于“1+N”的态势感知图来进行打造,并通过“蜂眼”可视化系统进行展示,从而实现对企业核心管理要素的直观展示,助力冷链物流企业实现敏捷运营。 图3 敏捷运营指挥中心 四.1.2 应用组成敏捷运营指挥中心主要包括智能大屏的管理和大屏内容的展示。智能大屏的管理主要通过智慧大屏管理系统(ShowOS)来实现,聚焦屏幕智能化,打造网络分布式、中控一体化的智能大屏操作系统,从而实现有限大屏资源的灵活应用,提升大屏资源的利用效率。而对于大屏内容的展示,则基于“1+N”的态势感知图来进行打造,并通过“蜂眼”可视化系统进行展示,包括一张企业“全览图”,外加AR实景一张图、人员一张图、车辆一张图、能耗一张图、消防一张图、安防一张图等,实现对企业核心管理要素的直观展示,助力冷链物流企业实现敏捷运营。 四.1.3 应用功能(1)AR全景视图 用户核心关注的区域,应用AR全景相机,实现对核心区域全域的视频监控。同时将视频系统和用户的业务系统进行打通,用户关注的核心业务数据可叠加到视频显示,事件报警可以在实时监控视频界面直接提醒,并通过实时视频快速复核。 (2)数据图墙 数据图强除了显示大屏,核心是大屏的展示内容。数据图墙基于“1+N”的态势感知图来进行打造,包括一张企业“全览图”、AR实景一张图、人员一张图、车辆一张图、能耗一张图、消防一张图、安防一张图等,实现对企业核心管理要素的直观展示。 图4 数据图墙 (3)智能大屏管理 智能大屏管理以视频为基础,加入大屏显控、信息发布、中控控制、座席管理等特殊应用,集成信息发布服务,大屏显控服务,语音控制服务,消息联动中心。 智能大屏管理核心包括大屏显控、信息发布和语音控制三个部分。大屏显控系统可以对显控设备,如拼控器、播控主机、KVM坐席、PC主机、中控主机进行设备的添加、编辑、删除、查看、重启、刷新、在线更新等管理。信息发布系统支持对信息发布屏、信息发布终端进行管理。语音控制系统可在语音控制模块配置相关的技能,意图标识,训练素材,可实现语音控制大屏、语音控制中控设备,以及与业务系统对接的功能。 图5 智能大屏管理 四.2 人员管理应用四.2.1 应用概述对于企业人员的管理一直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纵观整个物流行业,从业人员众多,为企业的人员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相较于传统物流,冷链物流对于作业环境更加严苛,对于货物的管理也更加严格,再加之疫情的肆虐,冷链物流企业的人员管理面临巨大挑战。 冷链物流人员管理主要聚焦在冷链园区作业场景下的人员管理,包括人员的无接触刷脸通行,进行人员准入管理的同时实现无感测温和人员健康码信息的查询,减少人员接触和健康隐患人员进入园区的风险,从而保障冷链园区安全。实现园区工作人员的非接触无感考勤,员工登记考勤信息的同时实现测温和健康码信息的查询,异常情况实现智能告警,减少隐患。实现特殊区域临时测温布控点的管理,便携式测温设备测量入园人员体温。实现冷链仓库内非接触式梯控管理,刷脸自动点亮默认工作楼层按键,杜绝间接接触,有效加强楼层管制,限制串层乘梯。发挥AI视频智能分析的能力,智能识别员工着装不规范的情况,包括对口罩、护目镜、面罩、安全帽、安全服等元素的识别。同时实现作业人员库内抽烟、人员倒地、人员聚集等异常行为告警,减少人员作业不规范的行为。 四.2.2 应用组成冷链物流人员管理主要聚焦在冷链园区作业场景下的人员管理,人员管理应用主要包括冷链园区人脸通行、冷链园区人脸考勤、冷链园区体温检测、冷链园区“非接触式”梯控、作业人员着装合规检测识别和作业人员异常行为识别几个部分。 四.2.3 应用功能(1)冷链园区人脸通行 冷链园区准入权限管理,通过刷脸的方式减少接触。同时,人脸识别设备集成人员测温和人员健康码查询功能,体温和健康码异常,可直接提醒工作人员进行处理,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2)冷链园区人脸考勤 冷链园区从业人员众多,应用刷脸考勤设备减少人员接触的同时,可以将考勤数据通过每个园区的管理平台级联到总部平台,然后再对接到用户考勤系统,提升人员考勤数据的统计效率。 (3)冷链园区体温检测(临时布控) 针对临时作业场景,布控测温点来保障从业人员的健康状态,同时支持白光闪烁报警,语音提示异常。 (4)冷链园区“非接触式”梯控 冷链库内作业场景下,存在不同楼层之间的货物周转需求。通过人脸识别设备和梯控系统联动,刷脸自动点亮默认工作楼层按键,杜绝间接接触,有效加强楼层管制,限制串层乘梯。 (5)作业人员着装合规检测识别 针对园区作业人员的着装情况进行管理,通过视频的AI智能分析能力来实现,包括识别口罩、护目镜、面罩、安全帽、安全服等,支持异常情况报警提醒。 (6)冷链园区作业人员异常行为识别 冷链园区对于从业人员的作业规范和行为规范要求更高,通过使用海康AI开放平台进行场景化的训练,自动识别作业人员异常场景,并实现多种方式的报警,减少隐患,保障企业的安全稳定运营。 图6 作业人员异常行为场景示例 四.3 车辆管理应用四.3.1 应用概述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对于运输环境的稳定性和运输周转的效率要求更加严格,要求冷链物流企业实时了解车辆的运行状态、车辆在园区内的调度情况等,对运输车辆实现全链路全场景的精细化管理。 冷链物流行业对于车辆的管理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是实现冷链运输车辆的车联网管理,实现对于车辆的实时定位及轨迹查看,实时监测车厢温度、湿度以及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态势的感知,异常情况智能告警,保证在途货物资产的安全。其二是实现车辆在园区内作业的线上化管理,实现车辆调度和月台作业的紧密结合,提升车辆调度效率和月台使用效率。其三是对于库内作业车辆的人车防碰撞管理,实现人车防碰撞的智能预警,减少因为异常事故导致的经济损失。 四.3.2 应用组成冷链物流中车辆管理应用主要包括对于运输车联网的管理、车厢环境的监测、行车安全管理和车辆在园区内的调度管理,从而保证企业能够实现对于运输车辆的全链路的信息感知,提升管理决策的灵活性。 四.3.3 应用功能(1)运输车辆车联网 应用智能车载主机活使用物流电子锁,从而实现冷链运输车辆的联网管理,实现车辆实时定位和轨迹回放,实现车辆实时监控视频的查看。 (2)车厢环境的监测 实时监测车厢温度、湿度以及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态势的感知,实现异常情况智能告警,从而确保车厢环境的问题,减少冷链货物的品质损失。 (3)行车安全的管理 运输车辆的行车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司机驾驶行为的分析和智能驾驶辅助,减少由于司机个人行为导致的安全隐患,保障货物资产的安全。 (4)冷链园区车辆线上化管理 实现冷链园区内车辆线上化管理,实现从车辆预约、签到、叫号、月台作业、授权出园的完整闭环,提升效率的同时记录全场景的业务数据,辅助进行运营情况分析。 (5)作业车辆人车防碰撞提醒 通过拓展应用UWB定位技术,结合测距防撞多机协同防护算法,实现了精确的防护距离测量。基站测距半径范围约为0.5-16米,并可通过平台软件或测距基站手动旋钮调整功率,实现测距范围的控制,实现库内作业车辆人车防碰撞智能提醒,减少安全隐患。 四.4 货物管理应用四.4.1 应用概述冷链货物产品附加值相对较高,对于存储环境、存储周期等方面的管理更加严格,但受限于对于货物信息掌控不足,冷链货物的精细化运营管理缺少数据基础。期望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智能提取货物信息,打破货物信息孤岛,配合管理手段,辅助实现冷链货物出入库的精细化管理与运营。加强货物在冷链货物在流通环节操作记录的精细度,打通视频系统和业务系统之间的壁垒,辅助实现货物的溯源管理与可视化追溯管理。保障货物存放环境的长期稳定,货物在某一特定环境的存放时长不能超过既定要求,减少因货物存放环境导致的品质损失。 四.4.2 应用组成本方案中冷链货物的管理主要包括货物信息OCR识别、货物可视化追溯和货物停留时长检测三个应用,核心目的是实现对于冷链货物的数字化管理,提升货物信息的感知效率和货物信息的应用水平。打通视频系统和用户业务系统的壁垒,实现对于冷链货物的可视化追溯。基于AI视觉的货物停放时长检测,减少货物存放环境因素的干扰,保障货物品质。 四.4.3 应用功能(1)货物信息OCR识别 通过高速抓拍相机,获取到货物标签的图片信息。图片信息传输到后端OCR识别超脑,结构化提取货物信息,并将货物信息推送到用户业务系统加以应用。 除了以上后端分析的方式,也可以使用海康手持扫码设备来获取货物标签信息。海康手持扫码设备自带OCR智能算法,扫描货物面单标签的同时,直接结构化提前相关信息,并推送到用户业务系统。且支持WIFI和4G两种接入方式,灵活性更强。 (2)货物可视化追溯 点位配置:配置用户不同场景下工作台和视频点位的绑定关系,支持一个工作台点位绑定多个视频点位。 系统对接:视频系统和用户业务系统进行对接,视频查询之前先获取到用户业务系统记录的操作台点位和具体的操作时间。 视频查看:查询到问题单号的具体视频点位和操作时间,从全量存储设备获取到对应的视频片段,展示给用户。 (3)货物停留时长检测 基于AI开放平台的能力进行打造,在货物临时存放区域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对应的视频流信息对接到后端超脑,智能监测货物停放的时长。货物停放时长超过设置的预警值,对应的事件会推送到平台提醒用户进行处理。 图7 货物停留时长检测场景示例 四.5 仓储管理应用四.5.1 应用概述冷链物流的仓库管理应用是冷链物流非常核心的组成部分,由于冷链货物对于存放环境的要求更加严格,这就要求冷链物流企业对于仓储的管理更加重视。除了对于重点区域视频监控、冷库的环境感知以外,还需要更加重视冷库的能耗管理,掌握重点耗能设备的实时能耗信息,提升能源运营效率,持续改进能源绩效。 四.5.2 应用组成冷链仓库管理应用主要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实现重点区域的视频监控管理,尤其是在低温场景下的视频监控管理,同时实现冷库环境态势的感知,异常情况实现多种方式的智能告警通知,保障货物存储环境的稳定。第二是建设智慧AR仓库,实现仓库实景和仓库核心业务数据的叠加,比如WMS库存数据、OMS订单数据等。一张图直观展示冷库整体情况,辅助管理人员实时了解冷库的运行情况。第三是对冷库耗能设备进行采集和监测,掌握重点耗能设备的实时能耗信息,提升能源运营效率,持续改进能源绩效。并基于AI开放平台能力,对冷库滑升门开关状态、时长、面积进行检测识别,通过测算的能耗数据向客户合理收取电费,提升冷库经营者精细化管理能力。 四.5.3 应用功能(1)冷库环境的感知 对于冷库环境的感知,首先是应用冷库专用相机,工作温度最低可到零下65度,实现重点区域的监控。其次是对于相关核心数据的实时监测,包括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相关数据还可以直接叠加到视频进行直观展示。支持异常情况多种方式告警通知,提醒管理人员进行处理。 (2)AR仓库 实现仓库实景和仓库核心业务数据的叠加,比如WMS库存数据、OMS订单数据等。一张图直观展示冷库整体运行情况,拉近管理的距离,辅助管理人员实时了解冷库的运行情况。 图8 AR仓库场景示例 (3)冷库能耗管理 对于冷库的能耗管理,首先是实现对冷库耗能设备进行采集和监测,掌握重点耗能设备的实时能耗信息,提升能源运营效率,持续改进能源绩效。其次是基于AI开放平台能力,对冷库滑升门开关状态、时长、面积进行检测识别,通过测算的能耗数据向客户合理收取电费,提升冷库经营者精细化管理能力。 图9 能耗管理 第 五 章 系统详细设计五.1 智能大屏管理子系统五.1.1 系统设计智能大屏管理平台是基于iSee架构,将基础的应用组件做新技术体系的统一架构改造和新的功能迭代。以视频为基础,加入大屏显控、信息发布、中控控制、座席管理等特殊应用,集成信息发布服务xpublish,大屏显控服务xdisplay,语音控制服务xvoice,消息联动中心xslink。在基础服务和核心服务的基础上,通过电视墙组件TVMS实现对B20、C21N等屏控设备的管理,终端控制服务xdisplay-render安装在超高分服务器上,可将内容渲染成信号输出到显示设备上,通过文件上传助手可以将视频、图片、网页、文档、客户端等数据内容上传到对象存储组件minio或者存储接入服务asw上面。 五.1.2 系统部署智能大屏管理系统的三个核心组件:大屏显控(xdisplay)、信息发布(xpublish)、语音控制(xvoice)都是跨构架的共性业务组件,可以在iSee、iFar构架产品里面运行。终端渲染服务xdisplay-render需要部署在超高分服务器或者windows操作系统的pc上面,显控客户端xdisplay-client部署在Surface平板上。
图10 系统拓扑 平台实际物理部署可按组件独立拆分部署,支持内外网访问平台。 五.1.3 系统功能五.1.3.1 大屏显控显控设备是大屏显控所需设备基础。系统可以对显控设备,如拼控器、播控主机、KVM坐席、PC主机、中控主机进行设备的添加、编辑、删除、查看、重启、刷新、在线更新等管理。 系统支持中控主机设置设备名称、IP地址、端口、关联场所、RAC服务、中控周边设备管理,中控周边设备包含灯光、屏幕、调音台、空调、投影仪、投影幕布等。 系统支持场所管理、屏幕配置,包括屏幕新增、屏幕配置、屏幕删除、屏幕查询。 系统支持信号管理、内容管理。对显控服务所有需要用到的信号进行管理,分为监控信号、拼控信号、坐席信号、PC信号。对显控服务里需要展示的内容进行管理,分别是上传的文件和配置的网页。 大屏控制是以屏幕的维度,操控屏幕相关功能。拼控大屏、播控屏幕、会议平板所具有的操控项有所区别,主要有页面管理、专题管理、门户管理、远程操控等。 系统提供播控服务模块,对外提供接口供第三方调用。 五.1.3.2 信息发布系统支持对信息发布屏、信息发布终端进行管理。 信息发布子系统支持两大类素材:静态素材和动态素材。包括图片、音频、视频、文本、word文档、Excel文档、ppt文档、pdf文档、静态网页等。 信息发布子系统支持对节目、日程进行管理。节目管理支持可视化动态编排页面和窗口的布局、内容、事件,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编排。日程管理主要功能是对节目按相应的播放时间进行编排,为发布管理做准备。 信息发布子系统支持对节目审核、节目发布进行管理。节目审核支持素材、节目、日程的审核。发布管理主要实现把创建好的日程批量下发至信息发布屏终端进行播放。下发日程支持配置生效时间,属于立即播放日程还是预播放日程。 五.1.3.3 语音控制可在语音控制模块配置相关的技能,意图标识,训练素材,可实现语音控制大屏、语音控制中控设备,以及与业务系统对接的功能。 五.2 人员通道子系统五.2.1 系统设计人员通道子系统能够对受控区域进行有效管控,所有进出受控区域的人员均需经过认证后方可通行,可以有效防止未授权人员随意进入受控区域,提升内部安全系数。此外,该系统可有效控制人员通行秩序,使得出入口通行井然有序,方便人员出入管理。 人员通道子系统由人员通道闸机、工作站和发卡器等组成,对于安保要求严格的场景,还可以配置人脸识别组件的人脸闸机。根据出入口通道管理需要,选用网络型门禁控制主机,通过TCP/IP通讯方式进行与上层管理层通讯方式,支持联机或脱机独立运行,并可联动附近视频监控设备进行抓拍存储,门禁控制主机接入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可实现设备资源、人员权限与配置的统一管理。 五.2.2 系统部署企业人员通道点位部署主要考虑受控区域的进出权限控制,结合企业的环境特点与实际应用需求,通过对进出通道设置人员通道,限定不同人员的出入权限,并对人员进出信息进行记录查询等。在针对不同受控区域进行人员通道配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按需确定受控区域:人员通道点位设计应首先确定受控区域与控制需求,例如企业场景下往往会在企业主要出入口设置人员通道限制非本企业人员随意进出; 全面的点位设置:对于需要通行权限控制的区域,应全面考虑该区域的进出通道,对所有可能进入该受控区域的出入口设置人员通道或门禁点。 配合门禁控制逻辑:人员通道配置需要与系统控制逻辑相对应,可根据现场需求的不同单向控制进门或出门,而另一方向可通道手动或红外的方式控制;双向控制的人员通道配置标准的通道控制器即可。企业场景常见的人员通道以双向控制居多。在人员通道设计的过程中,应同时考虑人员通道与其它系统的联动,确定各门禁点的联动属性,如某一人员通道与消防信号联动的分区对应关系等。 便携的识别方式:人员通道通过通道读卡器或生物识别仪对进出人员的身份进行识别,人员通道点位设置时应根据区域特点与受控区域的安全级别,同时考虑便携性需求,选择不同的识别方式,如单纯的刷卡认证、人脸识别(人脸闸机)、指纹认证或多种认证方式相结合等。 图11 人员通道部署架构 五.2.3 系统功能五.2.3.1 多种工作模式人脸比对系统的硬件设备可根据不同场景及功能需求支持多种比对模式,目前比对模式分为以下几种,刷人脸、刷卡(IC卡或身份证)+人脸。 五.2.3.2 多种介质扩展系统能够支持人脸比对方式完成身份验证,同时可扩展刷卡、身份证、二维码、指纹等多种识别方式,对权限进行识别,对权限合格人员放行通过。 五.2.3.3 应急联动具备紧急逃生功能,在发生紧急情况如火灾时,人员通道能够自动打开放行,不会阻碍人员的紧急疏散。 五.2.3.4 考勤联动系统支持将人员通道闸机身份认证记录关联为考勤记录,自动完成考勤任务。 五.2.3.5 测温联动系统支持拓展应用测温组件,将身份认证信息和测温信息进行绑定,身份认证需要校验测温结果的合规性,联动进行处置。 五.3 在途车辆管理子系统(主机版)五.3.1 系统设计系统设计包含前端车载系统、网络传输系统及车辆综合管理平台。车载终端通过运营商网络按照部标要求实时上传车辆GPS、视频、车厢环境数据、驾驶员行为分析预警数据、主动安全预警数据至车辆运行监管平台,再通过开放接口与企业TMS系统对接,通过对车载设备的控制,实现对货运车辆安全运营的监控。 五.3.2 系统部署
图12 在途车辆管理部署架构 五.3.3 系统功能五.3.3.1 定位应用主动安全终端支持GPS/北斗双模卫星实时定位功能,能上传实时的时间、经度、纬度、速度、高程和方向等定位状态信息,可实现车辆位置查看、电子围栏应用、里程统计、路径回放、距离估算、距离提醒,关联TMS系统实现订单业务应用。 图13 定位应用 五.3.3.2 车载视频监控包括车前路况记录、车内驾驶员监控、倒车监控、右侧盲区监控设计,实现盲区及倒车辅助、事故记录与追溯、平台预览及回放应用。 图14 车载视频监控 五.3.3.3 主动安全预警子系统主动安全预警系统包含驾驶员行为分析(DMS)、前碰撞预警(ADAS)、右侧盲区检测(BSD)三部分组成。 (1)驾驶行为分析(DMS) DMS对驾驶员的危险驾驶行为进行分析并预警。可实现驾驶人疲劳驾驶、注意力分散、抽烟、打电话、不系安全带等危险行为实时检测预警。同时后端管理平台可实时报警,保存危险驾驶图片数据,可作为司机考核及培训依据。 图15 驾驶行为分析效果 (2)前碰撞预警(ADAS) 可实现前碰撞预警、车道偏离、车距过近、行人碰撞预警等功能。 图16 前碰撞预警效果 (3)右侧盲区检测(BSD) BSD通过右侧盲区的视频覆盖与主动侦测,能够帮助驾驶者在变道或者转向时,及时发现盲区内的行人、二轮车、机动车等,以减少事故发生,提高行驶安全。 图17 右侧盲区检测效果 五.3.3.4 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监测系统部分车辆需要对车厢内的温度及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检测,均采用相应传感器通过485通讯的方式接入车载主机,主机上报温度值或二氧化碳浓度值至平台,平台可开放接口将温度值实时下发至TMS系统,与订单系统中温度要求数据进行匹配,实现阈值自动预警及时处置。 图18 实时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 图19 传感器数据报表 五.3.3.5 非法开门检测(门磁应用)对于部分车辆,要求在非指定区域不允许打开车门,门磁通过IO信号接入主机,当车厢门打开,主机会接收到信号,并将事件上传至平台,平台通过电子围栏判断车辆当前位置是否在指定区域,若在,则忽略该报警事件,若不在,则生成预警事件。 图20 非法开门、非法关门报警 五.3.3.6 交互功能设备具备人机交互、中心交互的功能。终端能够与驾驶员进行信息交互,通过语音报读和信息屏向驾驶员提供信息,驾驶员能够通过按键或者触摸、遥控等方式操作终端。中心也可以直接下发信息以及驾驶员上报信息,下发的信息通过终端的显示屏和语音报读向驾驶员提示,同时驾驶员通过终端向中心回传应答信息。 五.4 在途车辆管理子系统(轻量版)五.4.1 系统设计冷链运输车上安装智能电子锁,用于监控冷链运输过程中的实时定位,轨迹查询,另支持无线温湿度数据定时上传,实现冷链运输过程中实时位置、温度数据可全过程追溯。 物流电子锁解决方案由电子锁和云平台两部分组成。电子锁可锁住厢式货车或集装箱车辆后门、左右侧车门,运输流程开始后,电子锁不断向平台发送GPS信息、温湿度信息及电子锁开关状态等,各类信息通过移动网络上传至云平台,让货主、车队管理者、收货方都可以收到运输信息,同时平台运用上传的信息完成多种业务应用。 图21 在途车辆管理业务应用 五.4.2 系统部署图22 在途车辆管理部署架构 五.4.3 系统功能五.4.3.1 定位应用内置北斗/GPS高精度定位模块,能实时提供高精度的地理位置信息,让货主随时随地了解货物运输情况。 图23 定位应用 五.4.3.2 车厢环境监测内置短距离传输模块,能搭配无线温湿度传感器,将温湿度数据实时传输到平台。1台电子锁最多可搭配4个无线温湿度传感器使用。生成温湿度报表,可查询明细温湿度信息。 图24 温湿度报表 五.4.3.3 报警管理可配置报警规则,对于事件进行实时报警,生成报警报表,并且可以查询过往6个月内任意7天的报警报表。 图25 报警管理 五.5 数字化月台与车辆调度子系统五.5.1 系统设计月台作业是冷链园区最为核心的作业场景之一,月台的作业效率直接关系到整个冷链园区的车辆调度、货物吞吐等情况。首先,从业务流程上打通月台作业和园区车辆调度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园区内部人员、车辆和月台全流程的高效结合,提升园区整体的运营效率。同时,通过月台相机对月台作业场景的数据感知,包括车牌号码、开关门状态、车辆装载率、月台占用时长等,通过科学的数据来指导园区的管理、调度、指挥和决策,促进园区管理的数字化和智慧化升级。 五.5.2 系统部署图26 数字化月台部署架构 五.5.3 系统功能五.5.3.1 月台数据采集数据采集通过前端智能相机采集月台场景下支持车牌、车型、车门状态、作业人员检测、货物装载率检测、车辆驶入驶出状态等智能检测。 将智能前端所结构化的数据通过平台接收对月台达成实时监控管理的效果。 图27 月台数据感知 五.5.3.2 月台画布月台画布主要为物流园区内部对于月台的可视化呈现,且在画布上展现已配置的园区月台,通过不同的颜色进行提示状态展现并支持对月台的视频预览、录像回放。每个画布展示:月台名称,月台车辆工作状态。 视频预览:点击月台图标,可以对月台进行关联监控点的画面预览操作 录像回放:点击月台图标,可以对月台进行关联监控点的录像回放操作,按时间日期进行选择回放,备注: 若月台有车,则在月台图片中显示车图标, 且显示当前月台停车车牌号 若月台无车,则不显示车图标 超时停车:月台停靠时间可进行超时停车时长配置,当车辆停靠月台时间超出配置的时间,车图标颜色会变红; 通过画布可以对每个月台的实际情况进行视频直播查看; 图28 月台画布 五.5.3.3 月台数据统计数据管理模块用于管理物流园区车辆过车记录、停靠状态、月台吞吐量、各公司月台使用情况统计。平台支持按照车牌、按照月台进行车辆统计查询。 图29 数据统计 图30 数据统计 五.5.3.4 车辆调度(1)预约管理 支持B/S端预约; 持与业务系统接口对接;如:ERP、TMS系统; 支持预约信息批量导入; 支持司机入园前安全告知及测试; (2)预约审批 支持自动审批:预约系统与ERP系统打通接口,自动校对预约的单号信息(系统对接为可选) 支持人工审批:若自动审批校验不通过,则流转至人工审批,审批信息直接推送至库区负责人; 人工审批支持B/S端及APP端审批; (3)车辆入园 预约审批、安全测试两项均通过后,平台下发权限后,车辆经过生产基地一道门道闸,相机自动抓拍,实现自动抬杆; (4)司机签到 预约审批通过之后,司机会收到入园短信通知,短信通知中包含了入园凭证的链接,司机到达园区后点击短信中的入园凭证链接,展示入园凭证条码,由物流办公室人员在CS端进行扫码操作,确认签到,之后该车辆进入排队队列; (5)排队叫号 司机可根据叫号大屏上的信息进行查看当前叫号情况; 出入调度:通过车辆排队、园区停车、实现园区内物流车辆统一调度 月台调度:基于车辆预计到达、调度计划、月台识别等,准确调度和监控月台车辆停靠,提前准备人力、托盘,加快周转 及时通知:场站叫号结果,短信通知告知司机司机停靠的月台车位; (6)入库作业 叫号车辆平台下发权限后,车辆经过库区二道门道闸,相机自动抓拍,实现自动抬杆; (7)授权出园 作业完毕之后,仓管人员可对车辆进行电子出门条操作,物流办公室管理人员审核、授权出园操作,授权出园操作完成之后,下发道闸权限,车辆即可出园,实现自动抬杆; (8)车辆离园 车辆离园,自动抬杆。 图31 园区内部车辆管理流程 五.6 叉车防碰撞智能报警子系统五.6.1 系统设计各类施工车辆每天都存在着大量的因为盲区、疲劳、超速,而导致的剐蹭、碰撞、碾压、撞车等恶性事故发生,并造成产线停工、赔偿、领导追责等严重后果。 本系统使用先进的UWB定位技术,结合测距防撞多机协同防护算法,实现了精确的防护距离测量。基站测距半径范围约为0.5-16米,并可通过平台软件或测距基站手动旋钮调整功率,实现测距范围的控制。从而实现人车防撞报警、车辆间防撞报警和车与建筑物防撞报警。 图32 防撞报警场景 五.6.2 系统部署本系统使用先进的超窄脉冲精确测量飞行时间技术,实现了底层的精确测距/计时;结合测距防撞多机协同防护算法,实现了精确的防护距离测量。 基站测距报警范围0.5-32米,并可根据手动调整功率,实现测距范围的控制。 图33 防撞报警安装示意 依靠车辆安装的测距防撞微基站及人员佩戴的测距防撞微标签,在精确测量车辆与人员间的实时距离的同时,也可精确测量车辆与车辆间的实时距离,做到实施全方位的安全测距防护,精度10厘米。 图34 防撞报警组成 五.6.3 系统功能本系统采用无线脉冲专利技术,通过在大型工厂车辆上固定测距防撞微基站,实时监控几十米半径范围内测距防撞微标签的相对距离,精度达到10厘米。起到根据距离远近、判断危险程度,做出不同级别的声光报警,有效预防、杜绝车辆碰撞碾压员工等高危事故发生。 图35 人车防撞报警功能介绍 图36 车辆间防撞报警功能介绍 图37 转角防撞报警功能介绍 五.7 冷链货物信息智能获取子系统五.7.1 系统设计受限于对于冷链货物信息的掌握情况,无法实现对于冷链货物的精细化管理,比如货物保质期管理、货物的可视化追溯等,所以冷链货物的数字化管理首先任务就是要实现对于货物信息的感知。 本方案首先是通过前端的抓拍设备获取到货物信息的标签图片信息,将标签图片信息传输到后端分析服务器进行分析,随后将分析的结果对接到用户业务系统加以应用。 五.7.2 系统部署图38 货物信息智能获取部署架构 五.7.3 系统功能支持通过超脑Web界面对于历史分析结果进行检索。 支持通过接口和用户业务系统对接,将分析结果推送至用户业务系统加以应用。支持检索导出分析文件。 图39 数据检索界面 五.8 冷链货物可视化追溯子系统五.8.1 系统设计通过工位与监控点绑定,并将用户的业务系统与平台打通,以接口方式获取用户业务系统中追溯单号关联的工位、场景名称、操作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操作人,从而实现通过单号查询完成对物流操作全流程的可视化追溯,以达到快速定位问题,提升问题处理效率的目的。 如果用户没有业务系统,可使用海康扫码手持终端(物流PDA)来替代。业务操作关键节点使用物流PDA扫码操作,将对应的业务单号、设备ID、操作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进行记录,从而实现根据业务单号快速定位切片视频,提高追溯效率。 图40 货物可视化追溯系统架构 五.8.2 系统部署图41 货物可视化追溯部署架构 五.8.3 系统功能五.8.3.1 工位管理新增工位,将工位与监控设备绑定,一个工位可绑定两个监控设备,用于细节监控与全局监控,追溯时通过单号找到对应的记录,通过工位与监控设备的绑定关系,找到该单号所有场景下的作业视频段。 图42 工位管理 五.8.3.2 可视化追溯管理通过查询追溯单号,获取该单号下的所有场景记录,包含场景名称、操作人、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工位等信息,实现业务流程一键追溯,追溯场景自动按时间顺序排列,快速定位业务场景视频; (1)可视化追溯主要使用角色是客服和仓库监控组人员,客服通过输入追溯单号,查看对应单号各场景下的追溯视频;仓库监控组人员通过输入追溯单号,查看视频,定位问题。 (2)查询追溯单号调用用户系统提供的单号查询接口。 (3)支持一键切片视频备份,将该单号下面对应的所有场景视频进行备份保存,并支持后续回放。 (4)支持对加工处理后的视频进行上传,及后续的回放。 图43 切片视频查看 五.9 能耗管理子系统五.9.1 系统设计冷链园区对于能耗管理系统的建设,不仅仅是对能耗采集和展示的需求,而是在满足用能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寻求对实时监测、预告警管理、信息化配电运维、个性化报表、浪费监管、能效分析和节能管理等有进一步提升的要求。本解决方案设计主要依托于搭建一套物联采集系统,采集不同维度的用能数据,包括但不仅限于用电参数、用水参数、能耗数据、各类传感器数据、视频数据和热成像数据等数据的采集和汇总输出,同时融合巡检引擎、报表引擎、规则引擎和工单中心等,实现对众多用能子系统的统一展示、管理和控制,实现统一数据库、统一管理界面、统一授权、统一权限和统一能耗管理业务流程等。 五.9.2 系统部署在企业园区部署园区物联网关,园区物联网关通过RS485接口或以太网接口(通信规约:Modbus-rtu、Modbus-tcp、DL/T645-07、CJ/T-188和BACnet等)接入电表、水表、气表、热表和用户现有第3方集采控制网关,并使用以太网接口(通信规约:海康SDK)将用能数据和重点耗能设备运行参数推送至能耗管理应用服务。 通过OpenAPI或SDK与现有第3方系统进行接入,采集设备运行数据、能耗统计数据和变配电设备运行数据等。 通过微距摄像机对非智能仪表(机械码表和无通信接口的数显表)进行基于后端OCR识别技术的读取,采集其统计的用能数据。 图44 能耗管理部署架构 五.9.3 系统功能五.9.3.1 数据看板(1)展示企业园区能耗管理累计节能效果,如节约电费(万元)、节约标准煤(t)、减少碳排放(t),数据按每月(账单日)刷新;累计节能效果来源于企业园区的光伏新能源发电措施,光伏发电量折合节约标准煤、碳排放和等效植树,节约电费为累计光伏发电量*(平均电价-光伏电价);可在后台录入光伏累计发电量、平均电价、光伏电价和账单日等信息。 (2)展示企业园区各用能类型(电、水)的上一月(计费周期)费用和趋势(同比、环比),数据按每月(账单日)刷新;可在后台录入企业园区历史用能费用和总量、计费规则、账单日和计费点等信息。 (3)展示企业园区本月用能(电、水)总量和趋势(同比、环比),各用电属性(动力、空调、电梯、照明等)/各用能区域的本月用能(电、水)占比情况,数据按每日刷新;在后台或前台建立用能(电、水)监测点结构树,对用电属性、用能区域进行配置。 (4)展示企业园区本日用能(电、水)每小时用量趋势,数据按每小时刷新;展示企业园区本日用电实时有功功率曲线,数据按每15min刷新;展示企业园区变压器总容量、实时变压器总负载率、实时用电需量,并将实时用电需量与本月最大需量和上月(计费周期)最大需量进行对比,数据均按每15min刷新; (5)展示用能监测点数量,和物联采集监测设备的实时在线率,数据按每15min刷新。 (6)可在后台对物联采集设备进行管理,将物联采集设备所采集的数据项与用能结构树内的各个监测点进行绑定;若企业园区进行了3D建模,可将区域信息关联至3D建模,参考桑基图的展示形式对各个区域的本月(自然月)的用电总量进行展示,按图元的粗细区分总量的比例;若无3D建模,可基于桑基图进行简单直观的展示;在3D建模或桑基图上展示企业园区各个区域的用电实时有功功率,数据按每15min刷新;区域信息可在后台根据用能结构树进行配置。 (7)基于3D建模或列表对各层级区域的本月(自然月)能耗总量进行排名和展示;展示各区域的排名趋势,对环比上升或下降趋势进行展示,对变化趋势较大的区域进行突出展示。 (8)可在后台或前台建立用能区域树,并与用能结构树上的监测点进行绑定,用能区域树区分了各个层级和同一层级的用能区域;可在后台或前台对于环比上升或下降趋势的名次进行配置,如上升或下降3名做重点突出展示。 图45 能耗看板 五.9.3.2 用能监测(1)基于用能结构树展示各层级各个监测点(电、水、气、热)的实时运行参数,对不同层级的用电监测点的参数进行区别展示。 (2)实时监测10kV及其以上的用电监测点和0.4kV关口(0.4kV低压总进线)的运行参数包括:U--三相电压V、I--三相电流A、P--总有功功率kW、S--总视在功率kVA、PF--总功率因数0.xx、Ep+--正向有功总电度kWh、Eq+--正向无功总电度kVarh),0.4kV低压出线及其下端的各用电支路监测点的运行参数包括:U--三相电压V、I--三相电流A、P--总有功功率kW、PF--总功率因数0.xx、Ep+--正向有功总电度kWh。 (3)其他实时监测的数据项包括:用水(瞬时流速/流量、累计流量)、用气(瞬时流速/流量、压力、累计流量)、用热(瞬时流速/流量、压力、温度、累计流量)、配电室环境量(温度、湿度)、各级用电监测点断路器状态(分/合)。 (4)用能结构树在后台或前台进行配置,用能结构树为实际的物理用能结构拓扑。 (5)实时参数按每15min刷新和变化刷新(由企业园区物联网关判断变化较大的数据项上传至平台做展示)。 (6)用能监测支持2种预览模式(卡片&列表),运行数据出现异常时,系统定义为“预告警”状态、做特殊展示。 (7)展示各级用能监测点和重点设备运行参数的历史趋势,按日/周/月/年的维度进行灵活查询,支持报表导出。 图46 用能监测 五.9.3.3 能耗报表能耗管理组件实现了自动化能耗统计,减少了线下人工抄表的工作量,组件支持维护区域/组织/班组等信息,支持按时段查询,支持能耗报表导出。 图47 能耗报表 五.9.3.4 能效分析对企业园区内各个车间/产线/班组生产过程中的用能效率进行分析,对企业园区内各类重点耗能设备的用能效率进行分析,识别影响能源使用效率的相关变量,为节能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图48 能效分析 (1)在生产车间/产线安装智能电表,对接ERP/MES等信息化系统,建立各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单位产量能耗”模型,对各个车间/产线/班组/生产订单的同一产品的“单位产量能耗”进行能耗分析,识别影响生产用能效率的相关变量。 (2)在重点耗能设备侧安装智能电表,对接BA、DCS等信息化系统,建议各设备的“节能运行”模型,对各类设备的节能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识别影响重点耗能设备经济运行的相关变量。 第 六 章 平台软件介绍六.1 平台概述六.1.1 平台介绍平台适用于信息中心牵头或跨部门领导牵头的有一定预算的园区智慧化建设项目。聚焦园区管理、运营和服务,集成视频、AI、物联等能力,为物业、人事等部门提供园区安保、园区服务、资产管理、能耗管理、考勤管理等应用,实现园区整体智慧化和数字化。 六.1.2 平台特色六.1.2.1 子系统的融合信息孤岛问题一直是困扰客户的最大难题,如果能够将各接入子系统看作是平台的管理模块,实现平台的统一管理、各接入子系统的协调运行,进行整套系统的有机结合,才符合客户的真正期望。 Infovision iPark Platform平台对各子系统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实现将分散的、相互独立的子系统用相同的环境、相同的软件界面进行集中管理。提供人员、组织、资源等基础数据的统一管理,保证同一个物理资源在一个产品或者多个产品中的唯一性,可关联并实现一处录入多处使用,为产品互相集成提供机制保障。 六.1.2.2 智能化的运行管理庞大的系统建设随之带来的就是运维的人员成本增加;同时也会影响系统的使用,直接导致使用效率低下;另一方面,随着行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平台的智能化运行管理应用越来越被客户认可,已成为行业的一种趋势。 Infovision iPark Platform平台运行管理中心,给系统交付及维护人员提供一站式安装、运行、维护的服务。通过运行管理中心,可实时获知软件的运行状态,根据运管中心提供的信息方便地定位并解决问题,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六.1.2.3 业务能力平滑扩展以往通过在平台中增加功能模块,或依赖于一个平台去接入其它业务系统。由于整体的复用性较差,带来了相当高的开发维护成本。同时,也影响了产品品质,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发展需要。 Infovision iPark Platform平台基于组件化设计,以新增组件的方式满足业务的横向扩展。只需在一套Infovision iPark Platform软件下通过增加相应的业务组件即可实现复杂项目的需求,避免以往一个项目部署多套平台的冗杂情况,彻底解决一线人员的痛点。 六.1.2.4 智能化的应用安防产品“智能化”的概念提出多年,传统的图像识别和图像处理算法仍然存在着识别准确率低、环境适应性差、识别种类少等问题,严重限制了智能应用的普及。 Infovision iPark Platform平台以各类功能与应用整合和集成为核心,实现单纯的图像监控向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车牌识别、人脸识别等智能应用领域的广泛拓展与延伸。 六.1.2.5 开放的对接模式项目运作中,经常会遇到不同品牌之间的合作共建一套智能化弱电系统。第三方业务系统的数据交互、资源共享等问题成为系统集成的一个瓶颈,平台的集成与被集成成为难题,客户希望得到一个非常顺畅的资源交互环境。 Infovision iPark Platform平台基于软件集成框架和统一规范,通过http接口提供基础服务,实现应用接口的开放,支持第三方应用快速集成,接口遵循RESTful规范。平台通过动态新增设备接入驱动,实现对第三方设备的接入。 六.2 平台设计六.2.1 设计原则六.2.1.1 组件化设计统一软件技术架构以组件化方式构成产品,Infovision iPark Platform平台集成了消息中间件、数据库服务、分布式缓存、应用容器、事件分发、流媒体转发、设备接入、存储接入、短信接入、邮件接入等各类服务,由各个组件承载相关服务能力,共同提供智慧园区应用的业务能力。 Infovision iPark Platform平台业务组件主要包括:园区驾驶舱、园区事件、客流、园区工单、物业缴费、数字月台、企业考勤、巡检应用、视频监控、门禁管理、停车场、入侵报警、行车监控、消防管理、访客管理、巡更、智能监控、图上监控、电视墙、网络管理、安保区域管理、安保用户管理、安保基础数据、安保区域管理。各组件提供开放接口供其他组件调用,提高组件能力复用性。 六.2.1.2 多架构组合Infovision iPark Platform平台满足模数混合架构(摄像机-编码器-CVR/云存储、摄像机-硬盘录像机)、纯数字架构(网络摄像机-CVR/NVR/云存储)等不同的架构方式,满足安防系统的实际应用需求。 (1)模数混合监控架构 前端采用模拟摄像机,经过编码器编码后通过网络传输,在中心存储服务器中进行统一存储,或者直接通过DVR进行编码和存储。可采用模拟摄像机与网络数字摄像机并存模式。 (2)纯数字监控架构 前端采用高清网络摄像机或者标清网络摄像机作为图像采集和数字化编码,经过网络传输,采用NVR进行分布式存储或者采用CVR、云存储等中心存储设备进行集中存储。 六.2.1.3 多层次安全设计Infovision iPark Platform平台从设备、网络、主机、数据、应用多个层面考虑各类安全防护点并采用多种安全控制策略。 设备层面:访问存储设备、前端设备等各类设备均需通过设备的身份认证才能访问。 网络层面:访问平台支持https访问,敏感数据传输统一经过安全认可的加密方式加密后传输。通过平台映射的少量对外端口,实现非局域网外网对平台的访问。 主机层面:通过操作系统防火墙控制禁用平台未使用的端口。 数据层面:数据加密满足当前业界安全要求的加密标准,产品开发过程中禁止组件使用过时不安全的加密算法。 应用层面:服务端的调用有IP白名单控制,禁止陌生不受信服务器访问平台服务;产品设计中提供统一的用户身份认证、服务接口访问认证,要求用户页面需要登录认证,服务接口调用需要服务接口认证;并且用户登录密码数据采用防篡改及不可逆算法进行加密,防止密码泄露及被篡改风险。 六.2.1.4 可扩展性Infovision iPark Platform平台整体分为业务组件(可分为行业业务组件、共性业务组件)、通用服务、基础环境三层架构。各业务通过组件化设计,降低各业务模块的耦合性。每层架构可以通过现有组件升级或新增组件,避免扩展已有能力,从而达到平台性能的提升或业务功能的扩展。 平台支持扩展包机制,可通过扩展包进行组件能力调整或者能力扩展。平台支持组件灵活的安装和卸载,满足平台不同时期的不同能力需求及资源充分利用率。 Infovision iPark Platform平台基于统一技术构架开发,通过复用同架构下不同的业务组件来组合构建新的业务应用,可满足不同行业的业务需求,最终形成行业智慧园区产品。 六.2.1.5 可伸缩性Infovision iPark Platform平台根据项目规模和应用场景,设计时考虑了各服务的水平扩展能力,尤其是设备接入、流分发、流存储、事件、数据库等关键服务。系统容易出现的性能瓶颈的问题点,考虑到这些状况,Infovision iPark Platform平台采用分布式设计,平台可根据物理服务器资源及服务容量情况,将平台内组件独立部署到不同服务器,提升组件的可用物理资源,提升其容量及稳定性。并且对于部分关键服务比如媒体网关(负责媒体转发),通过部署集群,以支持大规模大带宽要求的流媒体转发。 对于业务体量小或者资源缩容的情况,也可将服务重新部署到少量的服务器或者部署到单台服务器中。满足根据业务动态调整资源容量的需要。 同时还采用各种技术应对大规模应用场景,如采用反向代理、分布式缓存、websocket协议、事件分发机制等技术来提升系统响应速度、减少各环节的性能损耗,提高系统运行流畅度。 六.2.1.6 可维护性Infovision iPark Platform平台界面设计人性化,采用B/S、C/S、APP三种应用模式,使系统管理和维护更方便快捷。在系统管理中各业务的参数配置管理,运维管理中系统各服务参数配置,或者各功能业务的日志查询等都可以通过不用应用模式的友好交互界面实现,能够让用户快速掌握操作方式。 平台自带运行管理中心,提供服务运行监控,日志采集、告警,运行参数调整等各类平台运维功能,并且支持将掉线的服务自动远程控制启动,或者通过界面人工触发重启或者停止服务,方便平台使用的运行维护。 六.2.1.7 可兼容性Infovision iPark Platform平台对接入设备的兼容能力:全面兼容全系列海康、大华等国内主流厂商监控设备。平台支持使用ONVIF协议、国标协议的视频设备接入。同时兼容国内外主流的报警主机:Bosch、Honeywell等。 六.2.2 设计标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 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 28181-2016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15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信息技术互连国际标准》ISO/IEC11801-95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 《软件集成与运行规范》 《组件开发规范(系列文档)》 《软件构架开发规范(系列文档)》 《软件产品开发规范》 《软件日志记录规范》 《RESTful API开发规范》 《软件错误码规范》 六.3 平台架构六.3.1 业务架构Infovision iPark Platform平台采用组件架构,每个组件承担不同能力,从能力上分为共性业务组件、通用服务组件、基础环境组件。 智慧园区管理平台V1.4.100版本主要新增事件中心、工单中心、智慧照明、升降柱,并完成APP改版,升级了企业考勤、访客管理(支持设置入园须知)、测温设备联网(支持国康码)等多个应用。事件联动扩展未带安全帽事件类型。 图49 平台业务架构 六.3.2 数据架构平台包含结构化的业务数据、资源数据、录像数据、图片数据及缓存数据。业务数据存储在PostgreSQL中,资源数据存储在目录服务(LDAP)中,录像数据存储在NVR、CVR、云存储中,图片数据存储在asw组件(存储接入服务)或中心存储设备(CVR或云存储)中,部分高热访问数据缓存在redis中。 组件都是独立数据库设计,方便组件后续升级、迁移、扩容及维护。
图50 平台数据架构 六.3.3 部署架构六.3.3.1 单机单实例部署产品80%为单机部署场景,一台服务器安装整套平台。 图51 平台部署架构 六.3.3.2 双机多实例部署双机部署是智慧园区产品除单机外次高优先级部署场景,以双机作为产品分布式部署典型场景,服务器要求在同一局域网。在运行管理中心中添加服务器,并将组件安装到其它服务器。 (1)集群部署方式: 图52 平台部署架构 门户、安保用户管理、单点登录服务、资源目录服务、事件服务、门禁管理服务、停车场出口服务、车辆出入控制权限服务,已经支持集群,提升并发性能及吞吐量,以及解决部分业务场景的高稳定、高可用要求。 双机部署是智慧园区产品除单机外次高优先级部署场景,以双机作为产品分布式部署典型场景,服务器要求在同一局域网。在运行管理中心中添加服务器,并将组件安装到其它服务器。 (2)非集群部署方式: 图53 平台部署架构 六.4 平台安全性六.4.1 存储安全六.4.1.1 密码(口令)存储(1)用户密码采用基于HMAC的SHA256加盐值算法获取摘要信息; (2)密码/口令(包括设备密码、中间件(数据库、消息队列、缓存服务)密码)采用AES256 + CBC(加密模式)加密方案; 六.4.1.2 生物特征数据存储生物特征(图片、人脸建模数据、指纹建模数据)采用AES256 + CBC(加密模式)加密方案; 六.4.1.3 音视频数据存储萤石设备音视频流采用AES128 + CBC(加密模式) 加密方案; 六.4.2 应用安全六.4.2.1 身份认证(1)访问平台:平台采用用户名密码认证方式,密码使用SHA256双层认证方式(SHA256( SHA256( 明文 + 盐值 ) + 挑战码 ) )进程加密传输; (2)防暴力破解认证登录/非法登录监测:平台认证登录采用验证码和IP锁定结合方式; (3)用户口令复杂度要求:用户账号的口令具有复杂度要求,至少要求八位以上,包含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字符类型(数字,大小写字母,特殊符号),将密码输入分为数字,小写字母,大写字母,特殊符号4类,等级分为4个等级; (4)用户口令过期时间:平台支持设置用户密码过期时间:不过期、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十二个月; (5)访问控制:平台采用用户权限分级机制,通过用户与角色绑定从而控制登陆用户的访问权限; (6)激活机制:admin用户首次访问平台时,强制要求设置符合安全要求的口令,避免默认口令问题; 六.4.2.2 传输加密(1)服务接口间调用采用DH/ECDH进行密钥协商选择的加密模式对敏感信息进行加解密,当前工提供4种加密模式供选择: Ÿ AES256/CBC/PKCS5Padding; Ÿ AES256/ECB/PKCS5Padding; Ÿ AES128/CBC/PKCS5Padding; Ÿ AES128/ECB/PKCS5Padding; (2)WEB页面到服务端敏感数据默认采用RSA非对称加密2048位加密方案, 其中下列信息采用的加密方案有所不不同: Ÿ 图片、指纹等长数据采用AES128加密方案; Ÿ 用户登录密码采用SHA256双层加密方案(SHA256(SHA256(明文+盐值)+挑战码)); (3)外部网络或者公网web请求采用https传输方案,私钥证书加解密使用AES对称加密算法对密码(口令)加密存储和传输; (4)音视频流采用SHA256摘要算法防篡改方案; 六.4.2.3 日志审计平台实现对用户访问行为的主动监控,识别各类异常事件。对用户操作进行详细记录,比如登录失败、配置变更、用户管理等; 六.4.2.4 产品包签名软件成果物中dll和exe采用公司的证书进行数字签名,签名时,文件摘要计算使用SHA256,加密算法使用RSA2048; 六.4.3 网络安全六.4.3.1 安全传输协议平台支持开启https访问,保证网络传输安全; 六.4.3.2 端口安全平台提供服务端口列表,默认关闭非必要端口; 六.4.3.3 安全网络服务服务器默认关闭管理协议(SSH 服务、NTP 服务、UPNP 服务); 六.4.3.4 会话安全(1)session有效期控制:平台会话默认保持时间为30分钟,30分钟后自动退回登录状态,需要重新身份认证; (2)会话锁定:平台在用户身份认证失败次数超过预设的次数后,自动锁定该用户后续尝试; (3)会话锁定时间:平台对用户身份认证失败超限后的锁定时间,首次锁定10分钟;再次解锁后,后续还是身份认证失败的则锁定1小时; 六.4.3.5 过滤平台允许终端在指定IP区间内的用户登录该系统,允许终端在指定MAC地址内的用户登录该系统; 六.4.3.6 web安全平台在服务端采用对提交数据的最终合法性校验、对上传文件的合法性校验、对特殊字符串的过滤等安全检测机制保障WEB安全; 六.5 平台运行环境六.5.1 硬件环境六.5.1.1 服务器推荐配置
六.5.1.2 客户端推荐配置AR车间客户端:
三维客户端:
普通客户端:
六.5.1.3 客户端PC推荐配置通用PC,Win10系统,可适配海康所有平台客户端软件,4200软件等。
六.5.2 软件环境
第 七 章 成功案例七.1 万纬冷链物流万纬上海海港冷链物流园总占地面积43400平方米,位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海杰路399号。占据黄金交通位置,毗邻洋山港和自贸区,可高效对接进口冷冻、冷藏食品。距离上海市中心60KM、虹桥机场70KM、浦东机场40KM,通达上海,辐射整个长三角地区。海港园区是全球首个获得LEED铂金认证的冷库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仓库设计及制冷工程技术,集水果备案、分拨、加工功能于一体,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标准的冷链物流保障。 海港冷链园区现有的管理经营模式主要依赖于纸质登记、线下沟通等传统管理方式,数字化管理手段应用不足,沟通成本高,管理运营效率较低。 图54 业务流程示例 海康威视和万纬冷链合作的方案首先是采用先进的智能物联感知设备,结合信息系统的应用,提升海港物流园区的数字化和智慧化水平,通过优化海港物流园区业务操作流程,将园区人员、车辆、货物、月台等要素深度融合,从整体上促进园区运营效率。最后实现数据资产的积累及应用,各业务环节数据感知,通过全面、实时的数据体系促进园区科学管理。 项目部分成果展示: 图55 项目成果展示
下一篇制药企业综合管理解决方案 |